扭轉試驗機系列
聰明人容易落入的職場陷阱
聰明人容易落入的職場陷阱
文/方奕晗
核心提示
不論什麼行業•☁、什麼工作✘↟✘•✘,個人職業發展的路徑大致都是一樣的╃│◕╃•:從最開始的新鮮•☁、不適應✘↟✘•✘,到後來的熟悉•☁、提升✘↟✘•✘,再到平臺期的倦怠•☁、退縮和煎熬✘↟✘•✘,只有經過長期積累✘↟✘•✘,才會迎來接下來的又一次提升₪│↟。那些唸叨著“不過如此”的聰明人✘↟✘•✘,往往是在快步衝上平臺期之後✘↟✘•✘,先於其他人迎來了職業倦怠✘↟✘•✘,而過於強悍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容易向外歸因——他們更習慣說“這工作如何如何”✘↟✘•✘,而不是反思一下“我到底是怎麼了”₪│↟。
很多時候✘↟✘•✘,阻礙我們前進的✘↟✘•✘,正是我們自己₪│↟。反倒是那些對每件事都懷有敬畏心的•☁、看上去有些笨拙的人✘↟✘•✘,在緩慢地一步步接近最終目標₪│↟。
職場上✘↟✘•✘,沒有人不喜歡聰明的人₪│↟。
理由顯而易見╃│◕╃•:腦子好✘↟✘•✘,上手快✘↟✘•✘,只需大致囑咐幾句動作要領✘↟✘•✘,交代的工作就能基本完成✘↟✘•✘,幾乎不會出現大的偏差₪│↟。
和同樣站在起跑線上的其他競爭者相比✘↟✘•✘,反應快的人無疑更容易在最開始階段佔據先機₪│↟。但職業生涯拼的不是起跑速度——它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✘↟✘•✘,開始時的有利位置固然重要✘↟✘•✘,但笑到最後的✘↟✘•✘,卻很可能另有他人₪│↟。
成為反應最快的那一個
腦子聰明✘↟✘•✘,反應快✘↟✘•✘,這是同事們對劉藝的一致評價₪│↟。
當年求職面試✘↟✘•✘,小組討論環節的主題是模擬一個營銷方案₪│↟。其實大家都提前有所準備的✘↟✘•✘,但拿到任務單的時候✘↟✘•✘,還是有些發懵₪│↟。劉藝第一個反應過來✘↟✘•✘,率先發言✘↟✘•✘,幾句話就把方案的目標•☁、現有的資源•☁、面臨的困難•☁、可能的機會等梳理了一遍✘↟✘•✘,為後面的討論定下基調₪│↟。她的話並不多✘↟✘•✘,也沒有讓人印象特別深刻的閃光點✘↟✘•✘,但正是因為敏捷•☁、恰當的第一反應✘↟✘•✘,讓她在這一環節脫穎而出₪│↟。
首先發言的人其實面臨著很大的風險✘↟✘•✘,容易給人留下過於強勢的第一印象₪│↟。而且一旦思路出現偏差✘↟✘•✘,就很可能成為“炮灰”✘↟✘•✘,或者乾脆把後面的討論引入歧途——前不久看到一則趣聞✘↟✘•✘,英國“北部馬拉松”比賽中✘↟✘•✘,由於領先者跑錯了路線✘↟✘•✘,導致5000名參賽者中只有1人完成了全程₪│↟。
劉藝的高明之處在於✘↟✘•✘,她沒有紮在設定情境裡論述具體的設計方案✘↟✘•✘,而是第一時間站出來幫助團隊搭建了很好的討論框架₪│↟。對一個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來說✘↟✘•✘,這樣的反應能力和大局觀是很難得的₪│↟。憑著這股聰明勁兒✘↟✘•✘,她順利地拿到了入職通知書₪│↟。
劉藝是個學習能力很強的姑娘₪│↟。她不是那種需要人手把手指點的“辦公室嬰兒”✘↟✘•✘,組長佈置的工作✘↟✘•✘,無論是列印報告還是做會議記錄✘↟✘•✘,她只需要一個範本和幾個問題✘↟✘•✘,就能做到不失水準——她的最大優勢就是✘↟✘•✘,擅於發現每一項工作的要點是什麼✘↟✘•✘,應該著重把精力放在何處₪│↟。
在同一年進入公司的新人中✘↟✘•✘,劉藝很快脫穎而出₪│↟。在那批人裡✘↟✘•✘,她第一個進組跟專案✘↟✘•✘,第一個被組長帶出去見客戶✘↟✘•✘,在別人還在幹“髒活兒”的時候✘↟✘•✘,她已經可以嘗試著獨立做方案了₪│↟。
聰明人的聰明之處在於擅長總結方法✘↟✘•✘,而這其實更是一種經由後天養成的思維習慣✘↟✘•✘,而非天賦╃│◕╃•:把雜亂的過程變成簡潔清晰的操作步驟✘↟✘•✘,在諸多線頭中拎出主幹和枝節✘↟✘•✘,認清重點•☁、分好層次✘↟✘•✘,在操作的過程中逐漸將總結出的方法內化✘↟✘•✘,並且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精力和時間配比✘↟✘•✘,儘可能使其變得更簡單₪│↟。
這個過程說起來未免空泛✘↟✘•✘,但它卻實實在在體現在每一件事情中₪│↟。糊信封•☁、印文件•☁、回覆郵件•☁、整理名片……在做這些看似簡單枯燥的小事時✘↟✘•✘,試著擺脫思維定勢✘↟✘•✘,想想有沒有更適宜的途徑•☁、更最佳化的配置✘↟✘•✘,可以事半功倍₪│↟。
先於別人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✘↟✘•✘,你就會成為反應最快的那一個₪│↟。
聰明不是成功的必備品質
那天朋友突然拋過來一個問題╃│◕╃•:一個頭腦聰明但不怎麼努力的人✘↟✘•✘,一個反應稍慢但足夠用功的人✘↟✘•✘,二選一✘↟✘•✘,你更傾向與誰合作▩✘▩↟?
這是她面臨的現實選擇₪│↟。
聰明的那個✘↟✘•✘,交回來的活兒水平不差✘↟✘•✘,但你清楚地知道✘↟✘•✘,他明明可以做得更好₪│↟。但他不₪│↟。在他的價值體系中✘↟✘•✘,這樣的常規工作輕鬆拿到80分足矣✘↟✘•✘,為了那20分的提升空間花費更多時間•☁、精力✘↟✘•✘,得不償失₪│↟。作為合作者✘↟✘•✘,你知道他身上還有巨大的潛力✘↟✘•✘,至於這潛力什麼時候釋放•☁、究竟能不能釋放✘↟✘•✘,卻毫無把握₪│↟。
用功的那個✘↟✘•✘,對他的現狀你並不滿意₪│↟。一個簡單的調研✘↟✘•✘,別人研究3家✘↟✘•✘,他恨不得找來10家挖資料₪│↟。你眼看著他做無效勞動✘↟✘•✘,卻拉也拉不回來₪│↟。這人有時候木訥得恨不得讓人踹上兩腳✘↟✘•✘,但那股刻苦勁兒卻讓你不忍心放棄₪│↟。在他身上✘↟✘•✘,你能看得到未來✘↟✘•✘,雖然不那麼完美✘↟✘•✘,但清晰可見₪│↟。
如果是剛工作的那幾年✘↟✘•✘,我肯定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——聰明伶俐✘↟✘•✘,一點即通✘↟✘•✘,作為合作者✘↟✘•✘,至少他能提供一種平均水準之上的安全感₪│↟。但年齡漸長✘↟✘•✘,也陸續見過一些職場人士的下落✘↟✘•✘,於是越來越覺得✘↟✘•✘,聰明從來都不是成功者的必備品質✘↟✘•✘,反而是那些看上去有些笨拙的人✘↟✘•✘,在職場上走得更遠₪│↟。
同學曾經帶過一個女實習生✘↟✘•✘,和其他年輕人比起來✘↟✘•✘,她的腦子真的算不上靈活₪│↟。但她特別用功✘↟✘•✘,起早貪黑✘↟✘•✘,每次在公司見到她✘↟✘•✘,都是盯在電腦前✘↟✘•✘,不是在整理文案✘↟✘•✘,就是準備外圍材料✘↟✘•✘,或者實在閒了✘↟✘•✘,就翻翻以往做過的成功案例₪│↟。她幹活並不快✘↟✘•✘,很多時候還特別執拗✘↟✘•✘,只要是她認準的事情✘↟✘•✘,誰說都沒用₪│↟。同學講起這個“極品實習生”的時候✘↟✘•✘,語氣裡充滿了無奈₪│↟。但幾年過去了✘↟✘•✘,那天忽然又聊起了這個當年的傻丫頭✘↟✘•✘,我發現她現在過得並不差✘↟✘•✘,職業發展的每一步走得穩健而堅定✘↟✘•✘,在一條可以預見的路徑上不斷向前₪│↟。而那些曾經在實習生界叱吒風雲的少男少女✘↟✘•✘,反倒在一次接一次的跳槽中✘↟✘•✘,不知去向了₪│↟。
頭腦聰明的人往往容易落入這樣一個陷阱✘↟✘•✘,他們在做事時習慣性地不斷最佳化解決方案——如何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✘↟✘•✘,花更少的時間•☁、更少的精力達到同樣的效果₪│↟。這當然無可非議✘↟✘•✘,但你要知道✘↟✘•✘,那些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✘↟✘•✘,絕少會被用在提升工作質量上₪│↟。
因為擅於總結方法✘↟✘•✘,聰明的人在起跑階段很容易獲得領先✘↟✘•✘,如潮的好評也會進一步強化他們這種自我認知╃│◕╃•:只要找到合適的方法✘↟✘•✘,不用費太大力氣就能完成得八九不離十₪│↟。換句話說✘↟✘•✘,他們可以輕而易舉地在許多事情上得到80分✘↟✘•✘,但很少拿到哪怕是一個100分₪│↟。
對他們來說✘↟✘•✘,在一件事情上從80分提升到100分的過程✘↟✘•✘,遠不如換個地方再拿個80分來得划算₪│↟。
小心腦子裡的“不過如此”
一檔正在進行的選秀節目裡✘↟✘•✘,一個女孩的出場引發了評委間的爭論₪│↟。
雖然沒有接受過正規訓練✘↟✘•✘,但她唱得還不錯✘↟✘•✘,更重要的是✘↟✘•✘,她看上去足夠聰明✘↟✘•✘,反應迅速✘↟✘•✘,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₪│↟。於是有人力挺她晉級✘↟✘•✘,因為“她很聰明✘↟✘•✘,有很大提升空間”;但也有人當即畫了叉✘↟✘•✘,“我討厭她的不認真✘↟✘•✘,自信得爆棚”₪│↟。
這恰恰是很多聰明人容易遇到的另一個陷阱₪│↟。從業績到口碑✘↟✘•✘,職場上他們一路走來積累了太多的正面評價✘↟✘•✘,自信心提升的同時✘↟✘•✘,很容易產生一種“不過如此”的輕浮態度₪│↟。
一個朋友✘↟✘•✘,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審計₪│↟。兩年之後他跑來訴苦╃│◕╃•:這職業也太無聊了✘↟✘•✘,就那麼點兒東西算來算去的✘↟✘•✘,還天天加班✘↟✘•✘,其實真都沒什麼難的✘↟✘•✘,不知道他們怎麼那麼慢✘₪!不久之後✘↟✘•✘,他轉行去做銷售₪│↟。開拓市場階段還見他鬥志昂揚✘↟✘•✘,等業務量穩定了又來抱怨╃│◕╃•:“我每個月也就隨便跑兩天✘↟✘•✘,業績都能進前三✘↟✘•✘,那些同事天天在客戶那耗著還籤不下單子✘↟✘•✘,真服了他們₪│↟。”
後來他去做市場營銷✘↟✘•✘,覺得“團隊其他人跟不上自己的思路”✘↟✘•✘,轉行做設計✘↟✘•✘,發現“這行業在國內起點實在太低”₪│↟。兜兜轉轉了將近10年✘↟✘•✘,現在的他賦閒在家✘↟✘•✘,以炒股為生₪│↟。
每次說起這個朋友✘↟✘•✘,我們都會替他覺得可惜₪│↟。明明是才華橫溢的一個人✘↟✘•✘,卻因為專注力不足以及缺乏對每個職業的基本尊重✘↟✘•✘,成了“聰明反被聰明誤”這句話的最好註腳₪│↟。
聰明的另一個表現✘↟✘•✘,就是擅於總結經驗₪│↟。
誰都難免犯錯誤✘↟✘•✘,但同樣的錯誤一再出現✘↟✘•✘,就是能力的問題了₪│↟。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✘↟✘•✘,職場上的成功人士往往有這樣的習慣╃│◕╃•:在每一次失誤中尋找原因✘↟✘•✘,不輕率地將問題歸咎於“馬虎”✘↟✘•✘,而是從方法上•☁、流程上加以改進✘↟✘•✘,杜絕類似錯誤的發生₪│↟。
同樣是交學費✘↟✘•✘,越是擅於總結經驗的人✘↟✘•✘,收穫越大₪│↟。
但事情也有另一面——過於依賴既往經驗✘↟✘•✘,很可能會被束縛住手腳✘↟✘•✘,放棄嘗試新機會和突破現有格局的勇氣₪│↟。就像一個在賽場上嚴重骨折過的足球運動員✘↟✘•✘,即便傷愈✘↟✘•✘,下次再遇到同樣的激烈拼搶場面✘↟✘•✘,他的本能反應多半是躲開✘↟✘•✘,而不是像當初那樣迎上去死磕₪│↟。
不論什麼行業•☁、什麼工作✘↟✘•✘,個人職業發展的路徑大致都是一樣的╃│◕╃•:從最開始的新鮮•☁、不適應✘↟✘•✘,到後來的熟悉•☁、提升✘↟✘•✘,再到平臺期的倦怠•☁、退縮和煎熬✘↟✘•✘,只有經過長期積累✘↟✘•✘,才會迎來接下來的又一次提升₪│↟。那些唸叨著“不過如此”的聰明人✘↟✘•✘,往往是在快步衝上平臺期之後✘↟✘•✘,先於其他人迎來了職業倦怠✘↟✘•✘,而過於強悍的自信心使他們更容易向外歸因——他們更習慣說“這工作如何如何”✘↟✘•✘,而不是反思一下“我到底是怎麼了”₪│↟。
很多時候✘↟✘•✘,阻礙我們前進的✘↟✘•✘,正是我們自己₪│↟。反倒是那些對每件事都懷有敬畏心的•☁、看上去有些笨拙的人✘↟✘•✘,在緩慢地一步步接近最終目標₪│↟。